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其他 > 冰阳之歌 > 第150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念起三娃

回,只能按照指定的路径缓缓前行,直至到达出口。这种设计既增添了灯阵的神秘氛围,也让游客在行走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秩序与庄重。

!黄河灯阵的特点鲜明,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承载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以及古老而深邃的哲学思想,仿佛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文化典籍。-m¢a-n′k?a.n?s?h-u^.`c/o,m′

在灯会正式开始之前,通常要举行一场隆重而庄严的开阵仪式。届时,锣鼓声震耳欲聋,鞭炮声噼里啪啦响彻云霄,人们燃香焚纸祭天,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企盼来年人寿年丰、风调雨顺。整个仪式充满了仪式感,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庄重与神圣。

当夜晚来临,灯阵被一一点亮,那场面可谓是震撼人心。一盏盏灯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片绚丽多彩的光的海洋。远远望去,与黄河奔腾的波光相互交融,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且,在灯阵的周边,往往还会布置有高架秋千、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表演,热闹非凡,将节日的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对于杨柳村的人们来说,黄河灯阵还蕴含着美好的祈福寓意。大家都坚信,能够顺利地走出灯阵,就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当当、平平安安。而当人们轻轻触摸灯阵内的旗杆时,仿佛能将平安健康的祝福传递到自己身上,具有驱灾祛病、健康长寿等诸多美好的寓意。

元宵节当天,村子中央的晒谷场上,早早便架起了高高的秋千架。粗壮的绳索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召唤着我们。天还没亮透,我和三娃三叔就迫不及待地冲向晒谷场。月光洒在雪后的地面上,泛着清冷的光,我们呼出的热气瞬间在眼前凝结成白色的雾团。

三娃三叔比我大一岁,是60后,属马。小时候,他就聪慧过人,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学东西也特别快。

“三娃三叔,你说今儿咱俩谁能荡得最高?”我兴奋地搓着小手,眼睛紧紧盯着秋千,那眼神仿佛要把它看穿。清冷的空气让我的脸颊有些发红,但内心的期待却如燃烧的火焰。

“那肯定是我!我昨儿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荡到云彩里头去啦。”三娃三叔拍着胸脯,一脸自信,仿佛冠军之位非他莫属。

终于轮到我们,我一个箭步冲上去,一屁股坐上秋千,双手死死抓住绳子。三娃三叔在后面铆足了劲,用力一推,“嗖”的一声,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风在耳边呼呼作响,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要挣脱大地,飞向广阔天空,兴奋地大喊:“三娃三叔,再使点劲!”晒谷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和远处黄河水奔腾的声音相互呼应,共同绘就了一幅欢乐的节日画卷。

除了荡秋千,元宵节的猜灯谜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俗。村里那棵古老的槐树下,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花灯的样式琳琅满目,有憨态可掬的玉兔灯,寓意着兔年吉祥;有威武霸气的老虎灯,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一年的勇猛。每盏花灯下面都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的灯谜。

我和三娃三叔穿梭在花灯之间,周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老人们聚在一起,一边欣赏着花灯,一边回忆着过去的元宵节,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年轻的姑娘们穿着鲜艳的新衣,轻声讨论着灯谜,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小孩子则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好奇地看着每一盏花灯,时不时发出惊叹声。

“你看这个,‘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打一动物’,这肯定是鱼啊!”我兴奋地扯下纸条,向三娃三叔炫耀。

三娃三叔不甘示弱,指着另一盏花灯说:“那这个‘一物生来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脱一件,年底剩张皮。打一日常用品’,不就是日历嘛。”我俩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在猜灯谜的乐趣中,每猜出一个灯谜,那份喜悦就像绽放的烟花,在心里绚烂盛开。

还有那神秘的“弧鞣儿”,这是只有元宵节才有的独特游戏道具。用竹子和彩纸精心制作而成,形状像弯弯的月牙。我们手持“弧鞣儿”,在村子里你追我赶,相互碰撞。黄河岸边的空地上,堆满了我们制作“弧鞣儿”剩下的彩纸碎片,就像五彩斑斓的花瓣,点缀着这片充满欢乐的土地。为了做出最结实、最漂亮的“弧鞣儿”,我和三娃三叔没少费心思。我们会跑到村后的竹林里,精心挑选最坚韧的竹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削竹条、糊彩纸,每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仿佛在完成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那时,老人们还会在一旁吟起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为节日增添几分雅致。“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我和三娃三叔虽然不能完全领会诗词的意境,但那优美的韵律却深深印在我们心里。老人们还会讲起诗词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对元宵节的历史文化有了懵懂的认知。

到了元宵节中午,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元宵,而且还有个讲究,就是元宵要煮得又圆又大,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元宵,分享着生活的点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