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6日,我在工作室里整理书稿,父亲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叁捌墈书旺 罪欣漳踕哽新快这是一张父亲参军时的照片。
军装左边口袋上方的特殊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
父亲是我们国家解放后第一批义务兵,解放初期新征程。
说起父亲,父亲是1934年1月9日,也就是农历癸酉年(鸡年)11月24日出生。
18岁那年,是我的堂奶奶把他送入部队参军入伍的。
父亲勤劳,入伍前经常给堂奶奶从大口水井里提水担水。
父亲没有文化,兄弟姐妹多,哥仨,四个妹子。
小时候的事情,父亲没有给我讲过,也很少讲。
今天想写写父亲的平凡而又不凡的事儿,从哪儿写起呢?
就从他参军写起吧,第一批义务兵,也就是1952年新兵入伍后,父亲去了浙江硼砂湖……
之后,他所在的部队集体开拔西藏拉萨修筑西北铁路线……
——题记
1
黄河岸边的小村庄
在黄河岸边那宁静而质朴的小村庄里,岁月缓缓流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村民。1934年1月9日,父亲在这个小村庄呱呱坠地,就此开启了他平凡却又注定不凡的人生旅程。彼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生活的担子本就沉甸甸的,哥仨,四个妹子,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和辛勤的劳作勉强维持生计。父亲虽没念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可他有着一身使不完的力气,那憨厚老实的性子更是让邻里乡亲都夸赞不已。平日里,除了田间地头的农活,父亲总会惦记着去帮堂奶奶干活,尤其是那从大口水井里提水担水的活儿,几乎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那吱呀作响的扁担,见证着他的善良与勤劳。
2
参军的消息传来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这个小村庄。征兵的消息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打破了小村庄往日的平静,在人们的心间掀起了波澜。父亲听闻后,心底那藏了许久的军人梦瞬间被点燃了。那身笔挺的军装、那象征着荣耀的军徽,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让他夜不能寐。他深知,这是一个能改变自己命运,更是能为国家、为家乡贡献力量的好机会啊。
3
堂奶奶的支持
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父亲找到了堂奶奶,将自己想要参军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堂奶奶看着眼前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爱与不舍。她知道,父亲这一去,家里就少了个得力的帮手,往后的日子或许会更艰难些,可她更明白,这是孩子的梦想,是他走向广阔天地的一扇大门。_求¨书+帮^ ?追-嶵*薪~章?洁\堂奶奶拉着父亲的手,粗糙的手掌传递着温暖与力量,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去吧,咱老李家能出个解放军,那是多大的荣耀啊,去为咱村子争光,为咱国家效力,奶奶支持你!”堂奶奶的话,像是给父亲吃了颗定心丸,让他参军的决心愈发坚定了。
4
热烈的参军场面
报名那天,小村庄仿佛迎来了最盛大的节日,处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男女老少都早早地聚集在了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都想来为即将参军的小伙子们送行。父亲特意换上了那件洗得发白却干净整洁的粗布衣裳,站在人群之中,胸膛挺得高高的,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村长站在临时搭建的台上,手里拿着参军人员的名单,扯着嗓子大声宣读着。每念出一个名字,台下就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那声音在小村庄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当“李君卿”三个字从村长口中喊出时,整个广场都沸腾了,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父亲涨红了脸,迈着稳健而有力的步伐走上台去,村长笑着将一朵鲜艳的大红花戴在了他的胸前,那一刻,父亲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了世界的中心,他成为了全村人的骄傲,那身尚未穿上的军装,此刻仿佛已经披在了他的身上,带给他无尽的荣耀。
5
前往浙江硼砂湖
新兵入伍后,父亲和战友们踏上了前往浙江硼砂湖的路途。火车哐当哐当地行驶着,车窗外的风景如幻灯片般一一闪过,父亲目不转睛地望着,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经过数日的颠簸,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浙江硼砂湖。这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来来往往,开采硼砂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父亲他们一到,便迅速融入其中,开始了忙碌的劳作。父亲那勤劳肯干的性子在这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管多脏多累的活,他都抢着干,从不抱怨一句,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称赞。
6
开拔西藏拉萨修筑西北铁路线
在浙江硼砂湖奋战了一段时间后,父亲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新的任务——集体开拔前往西藏拉萨,参与修筑那条意义重大的西北铁路线,这条铁路线将连接起西藏拉萨、青海格尔木以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