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的人对大宋地界的探索欲望实在太?高了,一开始领头的人没有意识到不?应该随便带着这些人走,最可怕的是走了一次,要么绕路绕回去,要么就?要规划新的路线。
“辽国到我们?大宋的,以前一直是这条路线,比较稳,别的地方不?安全,可能会有盗贼。”
种古在第二?次辽国提出探索新路线的时候,果断开口?拒绝了,在之后,都由他出面拒绝。
种古这人,有一项能力,记忆力特别好?,具体表现在学习语言上,他四书五经?记不?住,但是辽国的说话没几次他就?记住大概怎么说了,虽然?不?懂意思。
他用这项能力压迫了这些人一次。
当时是他第三次拒绝对方换路线的要求,对方的理由已经?从想要吃鱼,想要看?海,想要观赏农村的风光,想要赶紧一点点进化了,但是种古每次都以不?变应万变,用别地危险挡回去。
第三次的时候,对方恶狠狠地骂了一连串的话,用的是辽国自己的语言,别人都听不?懂,种古也听不?懂,但是他淡定,就?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然?后人走回自己内部?之后,他又上门,把那番话原封不?动地背了下来,表示刚刚有人这么说,自己不?知道意思,从现场其他人的表情来看?,骂的很?脏,有人想要动手,种古淡定回望。
他的气场,又或者是什么别的东西,让辽国使?臣压下来了自己的情绪,没惹出事来。
有了那一次后,辽国在种古这里虽然?依旧要求换路线屡败屡战,但是也不?动手也不?动嘴,仿佛只是每天尝试一次,倒也很?“乖”。
“兄弟,你真的太?厉害了。”这是跟团的其他人,他也是当兵的,准确来说这队伍里面,就?没几个文臣。
不?过即使?是文臣,能像是种古这样?,听一遍就?完全复述,还用的不?是自己熟悉的语言,这种人也不?多。
“狠狠地给我们?长脸了!”
在那次之后,不?止一个人这么说,种古倒是不?在乎这个,他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这些人总是想要换路线。
今天在原计划的路线上出现了不?同的东西,他突然?意识到了是什么原因。
“报纸,新鲜的报纸,《儿童报》要来一份的吗?”是青山学社的《儿童报》,出现在他们?必经?之路上面,大概是要去附近城镇叫卖,又或者本就?是面向跑商的人的。
种古他们?还没开口?呢,辽国的倒是上前就?开始说话,先说了一些比较蹩脚的和那小贩一样?的口?音的“方言”,得到小贩警惕的目光后,转化为?他们?本身就?会的,不?是很?流畅的官话。
“来一份报纸吧。”
拿到报纸之后,这些人连续好?几个时辰,只要是出门都会聚在一起讨论上面的内容,种古有一次清晰地听到了地名,和不?知道什么样?子,以及更加低声?的,不?知道难不?难打,这样?的话。
他的警惕心一下子拉满了,今天也就?琢磨明?白了。
要看?新的地方,无疑是想要记住大宋新的地形。
这是在为?了以后攻打大宋做准备啊!
种古和人闲聊几句,就?忍不?住,主动跑去和领队说这件事了。
带辽使?臣入大宋的一行人,从此更加对辽的新地图探索计划严防死守,大概又过了三个月,这些人来到了汴京。
汴京,人流如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仿佛生活很?有奔头一样?。
坐在马车上的辽国的使?臣,看?了一会人,似乎是看?累了,闭目听着马蹄声?,没过一会,又忍不?住拿辽国话聊天。
“你们?说,我们?大辽什么时候才?能发?展成宋这样??”
“应该是一辈子都不?行吧,我们?为?了牛羊要不?断的换地方,他们?不?需要,好?像开垦了一块地,不?是天灾人祸,一辈子都不?会挪。”
这人似乎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情形,颇为?羡慕,“没想到大宋真的有钱,居然?暴雨造成灾害,还能有来自朝廷的补助,我们?……”
话还没说完,就?被同僚狠狠地打了一巴掌,“你在涨他人志气吗?”
“不?要说大宋呀,这除了地方大,还有哪里比得过我们?大辽吗?”另一个同僚笑眯眯地,但是显然?也是一个意思。
“知道了。”这人没有两外两个级别高,加上也确实说错了话,当场道歉。
辽来宋有两个目的,一个自然?是明?面上的。
大宋现在换成宋仁宗之后,不?是很?希望再起战事,其实辽那边也不?是什么好?情况,自然?是需要维持稳定的。
另一方面呢,是原本定下的澶渊之盟的“岁币”,说是每年宋要送给辽10万两银,现在辽这边嫌少,也在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才?能变多。
这次送给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