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真是不错啊,站在这儿竟然能够看到珠江,景色真是不错。”李哲看着面前的景色,笑着说道。在越秀公园四处游览了几个小时以后,李哲登上了镇海楼,看着远处的景色,不由得感叹起来,看着远处的景色,也观看起了这周的地形来。
“果然像是普通人之间到处传说的那般,这越秀山的形状真的有点像是一个龙形,而这龙脉的气息表明了情况,不过这个小龙脉已经被镇压了,看起来正是这个镇海楼的作用,不过看样子事实应该不是故事里面说的那个样子,这个镇海楼的作用不是为了镇压王气,但是为了镇压龙脉确实是真的,不过镇压这条龙脉确实一件好事,这条龙脉紧邻珠江,珠江紧邻大海,龙入大海则自由自在,腾飞四海,这条龙脉就是这样的情况,近邻大海,想通过珠江进入大海,但是这个地方的地形十分重要,龙脉想要如大海,必定会造成海边地形的巨大变化,龙脉翻动,必定会造成灾难,为祸百姓,是以铁冠道人才给朱元璋出主意在这里建一座楼,来镇压龙脉。”李哲看着四周的地形,看了看脚下的这栋楼,缓缓的说道。
“快走吧,听说山上的寺庙里有高僧谈道,我们去看看吧。”
李哲真在沉思自己接下来的行程,听到周围人的话,顿时心中有了打算,既然没什么事情,不如去寺庙里逛一逛,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说着李哲就跟着刚才那对人后面,看看他们到底去向何处。跟着这群人走了一会儿,李哲就看到了一座寺庙。
“光孝寺?”李哲走到寺庙的门前,看着大门上那巨大的额匾说道。
东晋至唐,印度许多高僧曾到光孝寺讲律传法,对中国佛教和中外思想、文化交流颇有影响。唐仪凤元年(676),怀揣禅宗衣钵的高僧惠能到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经。恰逢风吹播动,有的僧人说是风动,有的僧人说是幡动,惠能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
幡动,而是自己心动,语惊四座。接着,惠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当时即在寺中戒台前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
李哲买了门票进入光孝寺,第一个要去的地方自然就是那最著名的瘗髪塔,也称六祖髪塔,乃是禅师们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剃度因缘而建。六祖惠能在菩提树下剃发为僧后,当时的住持法师印宗把惠能的头发埋在这里。后建塔以资纪念。寺内至今仍存有中国最古老、最大而且最完整的铁塔。光孝寺最著名的传奇是,六祖惠能正是在这里以“风幡论辩”,展露峥嵘,引起世人瞩目。
此塔以灰沙为结构,八角形,每层都有佛龛,李哲初步观了一眼,此塔大概有七八米高,因为岁月的洗礼,塔身已经有所掉漆,上面的一些佛像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不过正是这样,才让人感觉到一股沧桑感和岁月沉淀感。
在瘗髪塔前瞻仰了一会,李哲又随着人群到了大雄宝殿参拜,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一些尊者像,李哲对于佛家的一些人物也不是很了解,只能认出在西游记里出现的那几个,其他的一个都不了解。倒是李哲旁边有一群人,一看就是刚来参观的游客,其中有个像是很熟悉光孝寺的人,看出来了同伴们的疑惑,向着前面的佛像行了行李之后,对着众人介绍了起来。
李哲一看这人应该是对这里很熟悉的,就跟在这群人的后面,跟着他们一起四处去看看,这样就不会碰到一个人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到处跑没有头绪,这样也就不会走那么多冤枉路了。
光孝寺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到了光孝寺有一个景点不得不去,那就是光孝菩提,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内栽种着一颗菩提树,为天竺高深智药三藏移栽而来,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颗移植过来的菩提树苗。
智药三藏曾有预言:吾过后一百七十年,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一百七十四
年后,六祖慧能果然于此树下受戒说法,应证了智药三藏所言。
只是当李哲跟着那一群人来到菩提树处,才发现菩提树下已经围满了人,挤成了一个圈,不过和国人看热闹不同,这群人只是默默的盯着圈内,不出声议论。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过去看看吧。”其中一个人说道。
看得出来,这个人应该是是最喜欢凑热闹的,第一个冲进了人群之中,占着身体的优势,硬是挤出了一条路,站在圈子最前面,根本不理会周围人投来的愤怒眼神。
有了这个人的开路,其余的人倒就方便多了,也跟着走到人群前面,李哲也不客气,跟着这群人就挤进了人群之中,李哲挤到了人群中,抬头朝圈内望去,才发现,圈子内竟然坐着两个上了年纪的和尚。
两位老和尚相对而坐,底下各自放着一个蒲团,两人的身上都披着袈裟,熟悉佛教的人就知道袈裟只有一寺的方丈或者德高望众的法师才有资格穿戴,这说明这两位老和尚的身份来头定当不简单。
“嘿,兄弟,这两个和尚是在干嘛,坐在这里半天不动。”刚才那个喜欢凑热闹人瞧了一会,发现这两个老和尚一动不动,加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