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 沈越云儿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公园一游

越秀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全公园内山水相依,风光自然。亭、台、楼、阁、廊、榭等园林景点,极富岭南特色。每年的春、秋两季公园会举办的花卉展,历年都有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刚好这段时间正好是花卉开放的时候,所以李哲前往公园的时候,正是花展举办的时候。李哲到达公园的时候,下车就被吓了一跳,熙熙攘攘的人群,瞬间淹没了李哲,被人群围拥着,李哲进入了公园里,进去之后,越往里面走,人群就变得稀少起来了。

越秀公园的主体就是越秀山,越秀山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广州的风景名胜地。两千多年前,在岭南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南越王赵佗,就曾在此山大宴群臣,并盛情款待汉高祖刘邦派来的使者。越秀山上有越王台旧址,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赵佗都要到这里登高游乐,随行官员在台上跳起越族歌舞,故又名歌舞冈。

南汉时期,南汉主曾以越王台为游宴场所,在登山路上广植奇花异木,称为“呼銮道”,道旁遍植金菊、芙蓉,南汉君臣常在此欢度良宵。

到了宋、元、明时期,越秀山已经成为广州的一个较为著名的景区,如粤台秋月、粤秀松涛、象山樵歌、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等,历代“羊城八景”无一例外地把越秀山作为重要的景区列入。

而每年的花卉展也是在这个地方举行,想到花卉展这么火热必定是有很多人前去观看,李哲放弃了去的想法,当然了李哲本来选这个地方游览的原因就不是来看花卉展的。

避开了拥挤的人群,其他地方都显得有些幽静,不过没关系,李哲真好喜欢这个幽静的环境。

越秀公园是山的公园,越秀山属白云山余脉,东西部延约3公里,海拔七千米。历史上又名粤秀山、越

王山。明代永乐年间,山上曾建观音阁,所以民间又常称之为观音山。

越秀山是广州的风水宝地,从地理形态看,广州负山带海,北倚五岭余脉九连山,南临伶仃洋;左有罗浮山,右有青云山作为“朱雀”、“玄武”拱卫并延伸至广州的白云山和越秀山。从地图上看,白云山和越秀山像巨大的苍龙,在珠江畔,形成“飞龙吸水”之势。

越秀山不愧是广州的风水宝地,常言有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人这话确实说的很有道理。越秀公园是广州市城市中心区范围内面积最大的绿地,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宝地,其中孕育这许许多多的生物。它是以混交林和湖泊为基础的自然生态系统,园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园中植物种类多样。现存植被是人工植物和天然次生植被的混合体。而且这里还有国家罕见的一些特殊动植物,比如说一级保护植物桫椤。

当然了,公园内还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茂密的竹林、树林和大片草地,这个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

当然,这就是李哲前来越秀公园游玩的目的之一,其实出来游览观察是一个目的,而最重要的是李哲因为龙脉的问题,对于广州的风水很是感兴趣,而这个越秀山庄离李哲所住的地方很近,正好就变成了李哲首次考察的地方。

越秀公园这个景点中,李哲对之感兴趣的地方两个,一个是五羊山,一个就是镇海楼。

五羊山在公园西部的山岗上。岗顶矗立着一座高达十一米的五羊石像。传说古时周代有五个仙人各骑口衔六枝谷穗的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把谷穗赠给邑人,并祝人们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五羊石像就是艺术家们根据这个神话而创作的。这就是为什么广州用“羊城”和“穗”为代称和简称的由来。五羊像用花岗石雕制,造型含蓄而富有诗意,被人们视为广州的标志。

五羊石像屹立在公园的

木壳岗上,是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它建于1959年,由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三位雕塑家创作。整座石像用一百三十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十余米,体积为五十三立方米,这座雕塑,被视为羊城的标志。

既然广州被称作是“羊城”,而这个五羊石就是广州称为羊城的原因,必定是有原因的。既然有这个传说,那这个五羊石必定有奇特之处。所以李哲定要去好好的看看。

还有一个就是镇海楼。镇海楼誉为岭南第一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 一九五六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话说当年朱元璋南征北战,与群雄逐鹿中原,最后获得胜利,最终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曾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览中途,铁冠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急忙派人到广东调查,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随后朱元璋下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