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其他 > 正史穿越 > ☆丶纷争

《四库全书》的编撰工作一直在进行,聚集了一大批学者,其中有纂修官戴震,戴震是清代考据学皖派人物,是儒学大家,专心致志于汉学,就像大儒颜元所说为求“减去一分程朱,则得之一分孔孟”,俱为汉学派儒者。

汉学是指清代学者按汉代儒者训诂考据的治学方法,回归六经(《诗经》丶《尚书》丶《仪礼》丶《乐经》丶《周易》丶《春秋》,《乐经》失传,实际上只有五经)本身。

在此背景之下,诸儒援引子书以证经书,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力求更近孔孟之道。

突然有一生员名“汪中”者,言说能治墨学,引起了卫道士的恐慌,不管理学还是汉学,总归是儒学的分支。而墨学是儒学的死对头,有能够治墨学者,并且言说墨学“质实而自重”,并说亚圣孟子的言论实在偏激,于是生员汪中就受到就受到群儒攻击,更有甚者,建议把他“生员衣领”的功名革掉,称其为墨者汪中。

“世之显学,儒墨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墨学就此绝迹,尤其是战国时代的孟子在宋朝的时候从子部升级为经部,孟子成为了亚圣,孟子所攻击的墨学更是无人问津。

汪中幼年的时候贫寒,是母亲邹氏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汪中的母亲肩负着教导儿子的任务,汪中自学成才,诗句别具一格,博通先秦诸子,尤其推崇墨学,认为墨学是救世之良药。

毕沅是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刊刻了《墨子》,邀请汪中丶卢文弨丶翁方纲丶孙星衍,共赏《墨子》一书,有曰:“或此书当显?”

此后,汪中大加宣扬墨学。

算来,汪中作为扬州学派的文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批评起其他文人毫无顾忌。汪中大胆为墨学鸣冤,遭到了一大批名儒围攻,诸位儒生皆攻击汪中为“名教之罪人”。

翁方纲打头阵,翁方纲虽然也曾经醉心于墨学,但是为了“名教之罪人”的头衔不要落到他头上,翁方纲起草了一篇文章大骂汪中妖言惑众,应该革除汪中“生员衣领”的资格。阅览过《墨子》一书的翁方纲之所以这样子做是为了不会被别人攻击为“名教之罪人”,翁方纲比一般的儒生更加会打笔炮,左边直呼生员汪中为“墨者汪中”,右边鞭挞江南翰林孙星衍。

汪中回击道:“欲摧我以求胜,其卒归乎毁,方以媚于世,是适足以发吾之激昂耳!”,以示坚决的治学精神。

翁方纲是个欺软怕硬的人,《墨子》一书是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毕沅刊刻,他不敢去骂毕沅,毕沅是大官是巡抚得罪不起,翁方纲只能挑软柿子去骂汪中和孙星衍,这样子翁方纲就可以打扮成反对墨学的激进者,汪中和孙星衍无有官职在身,任人欺凌,真是世风日下,岌岌可危啊,愈要继往圣之绝学了。

扬州学派的纷争事情传到皇帝耳中,皇帝并没有依照翁方纲所言,革除汪中的“生员衣领”资格,而是保留了汪中的“生员资格”,本是狂人的汪中也没有再入仕,汪中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文人圈是非多,官场更是非多。

自是浮生易漂泊,不因霜露怨蹉跎。

汪中作为骈文能手兼学术巨匠,一生都在经商丶游幕,为生存而奔走,此次皇帝愿意赦他无罪,他也没有心思做官,老了老了,人要归隐桃花源享福,待到《四库全书》全部编撰完成,他再去检校一番《四库全书》。

“名教之罪人”是一项大罪,雍正朝时期的名士钱名世就遭到雍正皇帝亲自赐予“名教罪人”的牌匾,雍正皇帝胤禛还特意命令当时的文人写诗来诋毁钱名世,令钱名世声名扫地,大为摧残士气。

文人专注于考据学一半是因为致密文网,另一半是因为欲弘扬孔孟之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考据训诂学派的文人坚信人能弘道。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对于弘扬墨学的文人,学者俱是击鼓攻之,闻斯行之。加大力度打压异端学说,独光孔孟之道。

永璂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纪晓岚,谈论汪中的事情。

“纪先生,对汪中此人如何看待?据说此人博览群书,精通先秦图书。”,永璂坐在龙椅上,命令小太监给纪晓岚先生用紫砂壶泡一杯碧螺春茶。

纪晓岚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编撰官,有着天下文人的自视清高,皇帝礼遇他,他又是感恩戴德,士人对于君主是即依赖又疏离,依赖是为了求得高官厚禄,疏离是以求保持一份宁静心境。

自幼在尚书房读书,翻阅了无数遍四书五经,永璂百分之百清楚文人墨客的风雅情趣,所以他特地用刻印着竹子的紫砂壶泡碧螺春。纪晓岚作为汉人官员想必雅好此壶此茶。

纪晓岚斟字酌句地说道:“臣以为生员汪中才高八斗,汪中此人自负自傲,圣上任凭汪中自处饶他不死,圣上皇恩浩荡。”,纪先生在官场上游走,早成了老油条子。

“朕听说汪中当场称呼主考官为‘小孟’,主考官又反过来称呼汪中为‘小汪’,主考官也不气恼,反被他的才气折服,实在是有趣至极。”,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