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 章节
中还花了七个字的笔墨特地强调了一番:“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李恪的母亲杨妃不但身份显赫,还血统纯正。
结果偏偏老有人非要将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高贵冷艳的血统扭曲成“前朝逆种”。这边注定了李恪悲情的命运。
玲珑是知道的,但是也是不解的。
本来娶前朝公主为妻做妾是件多么稀疏平常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亡了国的公主来说,能够有个还算安稳的归宿就已经真正难得。
更何况太宗皇帝是真爱杨妃的,待若珍宝,虽然肯定是不及长孙皇后,但是也算是疼爱有加。
多少前朝的公主的儿子都得了善终,如北魏拓跋圭的皇后就是后燕慕容宝的女儿;拓跋嗣的姚夫人是后秦姚兴的女儿西平公主;拓跋焘的赫连皇后即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的女儿,右昭仪是北凉的兴平公主;东魏元善见的高皇后正是北齐太原公主。
至于所谓的两朝血脉那更是再寻常不过了。石虎的刘皇后即前赵的安定公主,所生石世被立为太子;拓跋什翼犍以前燕慕容皝之女为妻。其子即为北魏献明帝;北周宇文泰的元皇后就是北魏冯翊公主。其子宇文觉便是后来的闵帝。
“破镜重圆”的女主角就是陈朝的乐昌公主。被隋文帝乱点鸳鸯谱赏给了破陈有功的杨素做妾,结果杨素成人之美了一回,最后将乐昌公主归还其夫徐德育。
为什么偏偏是李恪,便如此悲情?玲珑曾经在夜里想起这些暗自捶胸流泪。觉得不公。
想想杨妃虽然名义上是隋炀帝的女儿,看似出身高贵,然而连生母为谁丶排行第几丶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并没有受过正式的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
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且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不足一年,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唐太宗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丢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更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
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李建成,而不是塞给当时看起来与皇位无缘的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八年前还是储君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即便是给李建成做妾,以后怎么说也能混个皇帝的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日后最多也只不过是个正五品的孺人。
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可见这位杨公主若非本身身份就不高且不得宠的话,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总之恪大帝的“两朝一脉”就是一把双刃剑,砖家们自攻自受挥洒自如,需要的时候就吹嘘“我家三三可是高贵冷艳的隋炀帝女的儿子哦,两朝一脉哦”,等到要给她家三三找被炮灰掉的借口时,“两朝一脉”就又成了最大的悲情因素。
玲珑便是在一青寨就想清楚了李恪的悲情人生,也是在那时开始决定放弃争斗,想要剑走偏锋,可是没想到树已经生根,而且根正苗直。
玲珑那些雕虫小技,并没有让李恪沈迷其中,玲珑要是知道他得知自己“死”后,消沈许久,是不是也算“死”得其所呢?
ps:
感谢资料的提供者,紫烟收集很多的资料,穿插其中,三分史实,七分笑谈,个中情怀,仁者见仁……
第九回 忆贞观长歌 突然提李恪
“谁的梦向天阙
冷月边关
狼烟走
牧笛来
不见大漠荒原
谁的爱让天下
万方奏乐
金银散
人心聚
还看绿水青山
上下五千年
大梦无边
梦回大唐可看见
遗留的诗篇
纵横九万里
大爱无言
一曲长歌可听见
拨动的和弦
谁的梦为江山
盘点冷暖
日月歌
天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