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仙侠 > 大唐十万里 > 第1122章 李世民要给司农寺一个谁都想不到的重赏!

张楚呷了口热茶,也轻轻揉了揉肚皮。¨x^i¢a!o~s^h\u/o_c-h+i·..c\o\m^

刚才,他一口气也吃了两大碗,现在整个人都显得懒洋洋。

“太上皇,这菜叶,名叫白菜,乃是司农寺上林署署正黄平所研究的一种新植蔬。”

不过,张楚还没有说完,李渊则是猛地一惊,轻轻吸了口气,有些不确定道:“太岳,是用菘菜和芜菁杂交出来的?”

“黄署令也曾说过,他得你的指点,在培育一种新的蔬菜,莫非,就是这个白菜?”

张楚颔首:“太上皇所言正是。”

“历经一年,呕心沥血的,总算是有些许眉目了,不过,这白菜产量还不够大,距离真正普及于百姓之中,还是有些距离的。”

“不过,这味道,倒也已是有了几分。”

张楚解释道。

李渊抚掌,斜了眼李世民,感慨道:“这一年,司农寺上下,都很用心,也都很努力,不说别的,就那块试验田,十二个时辰都有农学博士在观察,在记录,在捉虫,在松土······”

“对了,太岳,你司农寺不是还派出了四支人马吗?”

“不知结果如何?”

李渊再问道。

张楚立马抱拳,汇报道:“都还不错。”

“此事,想必温公已是承报给了陛下。”

“辽东,钩盾署张运一举成功,不论是红薯还是土豆,皆可在辽东生长,不过张运并没有回来,今年他说是要试着向更北,更冷的地方试一试。\k*s^w/x.s,w?.`c.o/m~”

“岭南的禾官署署令刘彦更是收获颇丰,岭南这地方,若不是太过于遥远和瘴气盛行,酷热难耐,着实是一个好地方。”

“这红薯和土豆,在其他地方,一年只能收获一季,可在岭南,却能收获两季,并且每一季,产量还都要比咱们这里高。”

“不过,却并不适合推行,主要是岭南多雨,刘彦一部分是栽种在了试验田内,一部分是栽种在了普通的田地里,试验田里的红薯土豆,因为悉心照料,排水等各项措施都做的不错,所以丰收,而外面的就没有那么好运了,毫无例外,全都烂在地里。”

“至于陇右和漠北,这两个地方效果也都不错,都是推广栽种红薯土豆的好地方。”

“今年,他们会继续栽种,继续试行,并且司农寺也会多派出几支队伍,江南,蜀地,山东等各地方,都要试一试。”

张楚把这件事,又说了一遍。

自从吐谷浑回来后,张楚不过就是抽空去了两三趟司农寺。

司农寺有马周和温暖,再有温柬坐镇,运行的很是良好,自然张楚也懒得再去那边了,北山县这里更费心神。

李世民轻吐了口气。

“这事,朕自然知道。”

“司农寺这一年所做的一切,朕也都看在眼中。”

“更何况司农寺现在可以说是关系着全天下百姓的衣食,对于有功之臣,朕何时吝啬过?”

“等到开春,司农寺的嘉赏会和将士们一同下来。,3+8?看?书¨网~ \已¢发?布¢最_新~章.节*”

“说实话,光司农寺一衙门,所要嘉赏的大小官吏数量,都快要赶上西征的将领数量了。”

说到这一点,李世民也忍不住感慨。

谁能想到,这才不过区区一年罢了,司农寺就从一个边缘衙门,一举成为举足轻重,在朝堂上掌握着巨多话语权的衙门呐?

甚至就连户部都有些眼红。

从今年开始,红薯和土豆的种子将开始下发于百姓,等到丰收后,这些所栽种红薯土豆的赋税,都将由司农寺来丈量,来计算,来收取!

有钱了,可不要忘了,司农寺还有一个护农卫的编制,也就是说,司农寺变成了一个有钱财还有自己武装的衙门。

试看朝堂六部诸司,可有一个能比得上司农寺?

户部有钱,可没有人,兵部有人,可没有钱········

司农寺的路,真的是彻底打开了。

“臣,暂代司农寺诸同僚,谢过陛下!”张楚闻言,立马起身,行礼道。

“这都是你们应得的。”李世民双眸微凝:“司农寺所做的这些事,为朝廷,为百姓,利国利民,呕心沥血!”

“今年,可在长安周围栽种土豆红薯,明年,就可在附近的县城,后年,整个京兆府········”

“等到推广到整个大唐,还有好一段路,太岳,辛苦你们了。”

“但,还请你告诉司农寺诸卿,他们的努力,绝对不会浪费,等到我大唐全天下的百姓人人都能吃的肚儿浑圆,家中的粮仓能够堆的溢出来,身上的棉衣厚实的让那风怎么吹也吹不进去的时候,朕会再给他们一个重赏,一个让他们永远都想不到的重赏!!!”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心中野心是蓬勃的。

那一日,若是真的能够到来,这人间,将是另一种景色。

“谢陛下!”

“臣等定齐心协力,定不会辜负陛下重托!”

张楚沉声道。

“呼··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