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都市 > 八十年代,从最难高考开始 > 第一章

“我重生到了,史上最难的一届高考。”

一九八四年,七月六日,离高考还有一天。

今年八百万知青回家,可想而知高考要多惨烈。

小山村里,李亚东看着手里的数学模拟试卷,有种陌生感。

即便这一年的高考他曾经历过,但也无法做到时隔四十年后还能记住考题的地步。

更要命的是,他还是一名理科生。

一九八四年的高考施行的是全国统考制,也就是说各省市的试卷完全一样。

而在这一年,高考理科数学120分的考试中,京城的平均分数只有20分。

魔都的平均分数只有29分。

全国的总平均分数只有26分。

怎一个惨字了得?!

日后的考生都得感谢八四级理科生的付出。

若没有他们的集体阵亡,又怎能换来命卷老师的不杀之恩?

只要想起这件事情,李亚东就感觉肝儿颤,那年高考如噩梦一般。

他唯一算得上优势的,大概就是前世那段在镇上的教师生涯。

他八年时间带过物理和化学这两门课程。

至于其他的几门科目,他还算有底气,毕竟五十多年的人生阅历摆在那里。

“读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

尤其是对于李亚东一家,住在黄泥巴土屋里。

家里有五个孩子,他是最小的。

前世大哥给安排了支教的工作,他觉得浪费了八年的青春。

但现在这份经历成了他走出这座大山的筹码。

“弟,马上高考了,你在想啥呢?”

屋外,一个女人走了进来。

圆圆的小脸被太阳烤得红扑扑的,两条粗壮的麻花辫对称的垂于身前,出落得水灵无比。

正是自己的四姐李冬梅,老李家正待字闺中的大姑娘。

李冬梅见弟弟半晌不说话,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姐,你真漂亮。”

李亚东不由得说出这句话。

“死小东,就知道欺负我!”李冬梅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

这个年代的姑娘,哪里被异性这么直白的夸奖过容貌,就算是弟弟也感觉害臊啊。

“你们两个,过来吃饭!”

母亲胡秀英端着碗筷从厨房里走出。

饭菜其实并不可口,但李亚东却吃得格外的香。

手里捧着印有“囍”字的黄色搪瓷碗,不停地往嘴里扒饭,眼神在母亲和四姐脸上来回看。

“这孩子,是不是中暑了?咋吃个饭还一个劲儿的傻笑?”

胡秀英觉得儿子今天有点反常,伸过手去探了探。

“娘,我没事,好的很,我就是想说,这次高考,我肯定能考好。”

李亚东嘴角带笑,拥有领先这个时代几十年的记忆,他自信只要出了这座大山,就能改变家里的一切。

而对李亚东的自信母亲也没怀疑。

这个年代由于大学还没扩招的缘故,录取名额十分有限,所以在高考前一个月还有一次预考。

跟亚东同校的高三同学,在预考中被刷下来三分之二,失去了高考资格。

能参加高考的就是那些已经拼杀出来的一拨人了。

七月七日,高考日。

李亚东凌晨五点,坐着发小张春喜的二八大杠,赶往县城。

此时的高考并没有那么大的热度,县城马路上也不拥堵。

偶尔一辆“大东风”驶过时,总能引起一片关注。

更多的还是人力拉动的板车,以及最常见的牛车。

李亚东就读的是县城第一高中,这次分配的考场是在第二高中。

两人赶到时,距离考试开始还有半个小时。

俩人站在并不雄伟的校门外面,望着来来往往的考生与送考的家长们。

李亚东能明显感觉到张春喜眼中止不住的艳羡。

“跟你爹说说,复读一年就是了,你预考差的分不多,有希望的。”

李亚东幽幽的叹了口气,不觉得自己这句话能改变什么,因为他很清楚张春喜最后没有复读,而是弃学做了木匠。

“算了,我自己什么模子自己清楚。”张春喜苦涩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加油考吧,争取混出名堂,到时可别假装不认识我。”

“那不能够。”

“行了,你进吧,我也要回了。”

“嗯。”

李亚东一直目视着春喜落寞的背影消失在马路尽头,才重新整理了一下心情,大步迈进校园。

现阶段的他确实无力改变谁的命运,但不代表以后也不能。

而在那之前,他首先得改变自己的命运。

八十年代的考生是单纯的,几乎不会去考虑作弊取巧的事情。

距离开考还有十分钟,课桌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没有了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