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奉天意,顺求民愿,已祷青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故,上苍佑我青溟,国泰民安,千秋万载。”
南宫若凡手中举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站在了祭台上,一贯的清冷声音读着祭词,台下众人静静聆听,齐齐抬头望着天空,十月的天气寒冷,衬得天空越发的蔚蓝,没有一丝云彩,寂静而又广阔的猎场,回荡着南宫若凡的声音,干净而透彻,直击人的心中。
宫里的人有的已经早早就接触过冬日宴,每一年流程都是一样的,可是没有一个人会觉得厌烦,一如既往的虔诚,而第一次接触的人,比如子衿娴淑仪一流,除了虔诚,还带着几分好奇与探索。
宫里的规矩如此多,祭祀也是频频发生,她们入宫之前学的,好像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新进宫的这些小主都是在一旁安静的看着学着,并不敢随意出一点声。
整个祭词读下来大概半盏茶的时间,等到南宫若凡已经将全部祭词读完,便朝着天拜了三拜,又将明黄色的圣旨扔在了祭台上的香炉之中,一缕青烟冒起时,台下众人高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于天地之间。
子衿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祭祀活动,站在下方仰望着祭台上的南宫若凡俊毅的侧脸,刚毅自带王者的威严,身上的皇家风范足以让所有人都臣服于他。
“祭天大典到此结束,众卿可自行取乐,行宫不比皇城中,礼数与规矩便随意些吧。”
南宫若凡声音没有一丝起伏,听不出来喜乐,脸上的神色一如既往的冷淡,完全不像面对着子衿时候那样,喜怒哀乐分得很明显。
子衿望着站在祭台之上的南宫若凡,心里边蓦然开始心疼起来,面对朝臣时的沉稳果断,面对后宫嫔妃的假意宠爱,在到
面对自己时的放松与柔情,如此表现,看得子衿打从心里边心疼他,他真的隐忍得太辛苦了。
若不是真的爱上了南宫若凡,子衿心里边或许没有那样感同身受。
“妹妹,昨日你和皇上到底去了哪?皇后娘娘担心了半日。”
祭天大典已经结束了,众人都已经落座,子衿的位置在姜容华的旁边,姜容华一脸担忧的看向了子衿,要后宫里除了娴淑仪还有谁关心她,那子衿肯定是说姜容华。
姜容华对子衿的关心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毒蛇那件事情,姜容华对子衿只有深深的感恩,她一直觉得,没有子衿,就没有现在的姜容华。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姜容华践行得很彻底。
“不过是因为大雨迷了路,一时找不到回来了,没什么,劳姐姐烦心了,真是过意不去。”
姜容华说是皇后担心,其实皇后不过担心的只是南宫若凡罢了,如何会关心自己,姜容华这样说,不过是不想让子衿觉得皇后将她排除在外,但是姜容华对子衿的关心却是情真意切的。
子衿知道姜容华的好心,但是子衿还是不能透露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南宫若凡昨晚特地让子衿为他上药,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受伤,闹得人尽皆知,不止是是对子衿,就是对南宫若凡也不好,堂堂天子,为一个女子搞的伤痕累累,文武百官会如何说,天下众生又会怎么想?
所以,关于昨天的事情,子衿绝口不提,除了穆子杰以外,没人知道昨天的事情,不过子衿相信,穆子杰定是能够守口如瓶的,事关子衿,他应该持沉默态度,不给子衿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昨天那么大的雨,迷路了也是情有可原,只是皇上和妹妹淋了那么久的雨
,可要好好调养才是,这种天气,得了风寒就不好了。”
姜容华又开始叮嘱起子衿,让子衿感觉心里边暖暖的,在这冰冷的深宫,有个人能够打从心底关心自己,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姜容华完全是多虑了,即便是淋了雨,可是昨夜南宫若凡吩咐人熬了祛湿气的汤药,又泡了药草熬制的热水澡,别说风寒了,好像比起平日里,精神更好了一些。
不只是子衿,南宫若凡更是,本来伤痕累累的人应该需要多休息,可是昨夜,他与子衿一夜笙箫,缠绵悱恻的时候,子衿可没有觉得,南宫若凡是一个浑身伤痕的人,除了身上的伤口能够证明他受伤了,从表面可是一点都看不出来,所谓的君子之约,在昨夜全部成了一纸空谈。
只是这些事情,子衿不会向第二个人提起,包括娴淑仪。
“多谢姐姐挂心。”
子衿拿起了手中的一杯酒,敬了姜容华,算是感谢她忧心自己,在心底里边也对姜容华更加多了几分好感。
“说起来我还是第一次来猎场,不知妹妹会不会骑马?我倒是想学,只是害怕。”
姜容华将目光看向猎场之中,她原本就是世家足不出户的小姐,能够来行宫已经是觉得很惊奇了,可是看着猎场之中驰骋的骏马,更是心中羡慕得紧,也想自己去试试看。
今日祭天大典后,本来就是君民同乐的时候,祭天祈求的是风调雨顺,而君民同乐便是寓意着君臣一心,共谋天下苍生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