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我的书城 > 历史 > 世子的崛起 > 四百一十三、内部矛盾+方新

个身无寸功,没有功名,没有官身的人,直接加到三品大员!

基本和卖官鬻爵没什么区别了,自然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许多人也明白,皇上这是为了打仗,就连德公也私下跟他说过,可问题在于皇帝。.

皇帝是一个强势,雷厉风行,裁决果断的人。

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好的,但在此时,却成了最大的弱点。

若是一个弱势一些的皇帝,这时候说几句软话,安抚安抚大臣,事情就过去了,大臣们要的就是皇帝的重视,因为皇帝随意启用新人,资格还一下就和他们这些干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一样,心里当然不平衡,安抚就好。

可皇帝偏偏是强势的皇帝,他不会妥协。

这事就越闹越大,朝中一些老臣和刚直派,比如何昭,毛鸾,薛芳为首的大批官员,直接和新提拔上来的官员还有世家大族提拔势不两立。

他们集体上书弹劾,同时在行动上也不与这些人同流合污,比如上下朝都不打招呼,走路远远的见着也要绕开等等。

慢慢的甚至发展到在朝堂上讨论问题,这边说是的,那边一定说否,这边否决的,那边就要唱反调。

到正月下旬,这种情况达到顶峰。

这下就是真正的内忧外患,朝堂分庭抗礼,老派、刚直派朝臣,与新派、世家派不合,枢密院人才紧缺,老一辈枢密院官吏因为冢道虞被撸愤然离去,新提拔上来的毫无面对战争的经验。

北方金国虎视眈眈,西北西夏快马已经回来,带回重要消息,果然就如冢道虞当初预料的那样,西夏三面合围景国唐隆重镇。

西夏河曲的金肃军、河清军,加上永乐城驻军,还有左厢神勇军,如同十面埋伏,兵力是唐隆重镇数十倍,围困十余天后,堂隆重镇率军民冒死突围。

突围成功了,但身后又被大河拦住,西夏军追杀上来,血战之后只有千余人渡过大河,继续向南逃到慈州。

堂隆重军民被打得一脸懵逼,根本都没反应过来,死伤数千人,还丢了对西夏最重要的防御要地。

自此,以延安府,丹州,慈州,太原府为一线,向北的土地景国都失去控制。

这大片土地,面积比京西路还要大!

朝中喧哗不安,消息也不敢这么早就外放,因为怕影响北伐军心。

景国,根本没来得及挣扎或者做什么,就瞬间被历史的车轮推入一个可怕泥潭之中

李星洲依旧在享受新婚生活,朝堂的纷争说实话他也束手无策。

再者因为禁军如今四军,神武、岭捷、武烈、新军,虽然新军人数远少于其它三军,但也是独立一军,而且这次举国出征,因为新军人数太少,又是新组建,就留在京城拱卫京都。

所以诸多大臣吵做一团时,他反而清闲下来,因为他不用去考虑出兵的种种麻烦事,倒不是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对人别人的军队指指点点是将领最为忌讳的,将为兵之魂,每个将领都希望下手军士只听自己号令。

阿娇算是食髓知味,天天和他腻歪在一起,他想把诗语也拉进来,连阿娇都说好了,结果诗语打死不干。

总之生活就是如此,不可能对你百依百顺。

他这几天一边写着自己五步走的宏大计划书,并且开始筹划修路的路线。

结合这些天朝中的局势,他将第一条要修的路规划为从京城到京西路的大路。

然后他脑子里开始筹划起如何对付西夏,比起朝中大臣关心的北方,李星洲更加在乎西夏,因为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占据丝绸之路。

西夏也是个商业国家,商人很多,连铁鹞子的冷锻甲和冷锻剑都能流入市场就可见一斑。

而根据与王府做生意的各大商家反馈,香水、将军酿等奢侈品,也在西夏最有销路。

这就是机会,李星洲亲自把他当初写下“兰花”的那张纸装裱起来,挂在自己屋里,不过因受阿娇启发,他终于想起后面的内容,如今“兰花”已经变成“兰花君子兰郁金香”。

是的,这就是对付西夏的办法,一朵花能都毁掉一个国家吗?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绝不可能想到,但李星洲却知道,这是可能的,靠花毁掉一个国家。

当然,也不一定是花,他需要一个人才,还有能吸引人眼球的商品。

而西夏不同于辽国,不同于金国,它地处河西走廊,把控丝绸之路,自己又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起强大国防力量,他只能与景国结盟,向辽国称臣,以此获得和平,成为商贸国家。

也因为这点,李星洲就有办法更加简单的对付它

日子过得悠闲,阿娇像是青苹果,诗语则是红苹果,想吃什么口味就吃什么口味。

不知不觉到了月底,各处的账目,人事变动等汇总上来,诗语也忙碌起来。

王府有个规定,所有账目,人事变动等到月底的时候必须由诗语组织,然后各个管事一起查看,为此李星洲还让王府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